我國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與對策
作者: 本站
來源: 百度
時間:2017年09月19日
改革開放以來,家用電器制造業是我國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一個行業,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機、彩色電視機等主要家電產品的產量獲得了極大的增長,產品的結構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時這一時期也是我國家電行業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它對我國家電行業的企業行為和業績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國家電行業的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
變化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家電產業市場充分競爭的格局已經形成
市場競爭的前提,一是產品相互競爭的多家企業存在,二是形成買方市場。雖然經濟學家和學者經常指責家用電器行業的重復建設和重復生產,但是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家電行業確實形成了改革開放多年求之不遇的競爭格局,電冰箱、洗衣機等其它行業的實踐都表明,只有眾多的投資者進入并使生產能力達到過剩狀態時,真正的競爭才能開始。目前在家電市場上,相對較多的企業存在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表明我國家電產業競爭局面的形成。
2、市場集中度經過了先下降后上升的過程并且伴隨著企業規模擴張的產業組織結構優化的趨勢
我國家用電器行業在剛開始起步的階段,特別是80年代初受高利潤的驅使,眾多的家電企業進入導致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的家用電器行業的生產集中度持續明顯的下降,電冰箱行業生產集中度CR4(前4位企業產量之和占全行業總產量的份額)1982年是74.5%,1985年是39.4%,1988年是29.0%,洗衣機行業的CR4,1982是21%,1985年是20.7%,1988年是25%。只看生產集中度就認為我國家電行業存在規模不經濟和產業組織惡化的情況是不全面的,在大量進入的同時家電企業的規模也迅速擴張。根據統計,電冰箱行業前4位企業平均產量從1982年的1.86萬臺增長到1990年的51萬臺,洗衣機行業前4位企業的平均產量由1982年的 13.4萬臺增長到1990年的60萬臺。
實際上在市場收縮和競爭的驅使下家電行業的近幾年的市場集中度已經提高,進入壁壘也已經較高。在每一個家電產品市場上都存在一些具有規模大、高技術、著名品牌和龐大營銷網絡的大型企業,技術力量薄弱、資本規模小的企業進入動機基本消失。比如2000年海爾、科龍、美菱、新飛等四家企業占據著電冰箱市場的領先地位,四家產量占總產量的59%。在洗衣機市場上海爾、小天鵝和榮事達三家企業在1999年的市場占有率為48%,到2000年則提高到54%,這說明近幾年家電制造業的產業組織結構確實得到了優化。